您的位置: 首页 >基层动态>详细内容

榆社县供销社领办小米专业合作社以三产带一产促二产成效明显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3-05 浏览次数: 【字体:

由榆社县供销社领办的河峪小米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6年9月,位于榆社县河峪乡,注册资金500万元,其中县供销社占股10%,入社入股社员96人,占地面积2500多平方米。近年来,榆社县河峪小米专业合作社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模式,以质量树品牌,以品牌促发展,有效带动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并不断推进河峪小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借助品牌效应,线上线下形成优势产业。专业合作社的品牌是从最基本的环节做起的。他们选用晋谷21号、晋谷40号、长农35号、晋谷59号等优质品种,种植期间不施化肥、不喷农药,全部施用农家肥并以物理换茬的方法来防治病虫害,先后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有机产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山西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荣获山西省著名商标、山西名牌农产品、山西特色农产品、全国农产品行业质量十大知名品牌、中国具有影响力合作社产品品牌等荣誉称号,并连续多年荣获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和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金奖。近年来,专业合作社抢抓电子商务发展的有利时机,积极探索线上线下营销新模式,2017年通过中国小米产业网、天猫旗舰店、淘宝C店、建行善融商城等平台实现销售额440余万元,除山西外,还销往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17个省市。同时,专业合作社通过开展电子商务数据分析,以线上精准测试带动线下实体网点布局,实现了产品生产由市场估算向精准测算的转变和产品开发由企业自主选择向消费需求选择的转变。在利益分配上,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实行绩效工资,按岗定资;入股社员按入股比例与实现的利润额进行分红;种植农户在稳定收购价格的基础上,按6:2:2的比例推行“二次返利”,对当年利润的60%返还社员,20%当作公积金、保险金,在无风险时用于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在遇到市场风险或自然灾害时补偿给社员,20%用于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

二、实施产销对接,带动无公害谷子种植基地发展壮大。专业合作社在销售和种植过程中,以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带动统一供种、统一栽培、统一田间管理。在收购价格上,严格按照合同规定,一般要以高于市场价0.3元/斤进行收购。根据当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8.8℃,平均无霜期170天左右,土质呈弱碱钙化性,无任何工矿企业等污染源,非常适宜绿色生态农产品种植的情况,专业合作社每年年初与农户签订谷子种植订单,规定种植要求及收购质量要求,在每个种植基地培养一批技术能手,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截至目前,专业合作社已发展谷子种植基地3万亩。同时,专业合作社还以350元/亩的价格在河峪乡龙王堂村和清阳坪村流转土地500亩,建设优质杂粮基地,以便更好地带动农户科学种植小杂粮。专业合作社多年来一直坚持邀请山西省农科院、山西农业大学、晋中市农委、榆社县农委等单位的专家教授为社员授课。今年以来,专业合作社邀请山西农业大学谷子研究所郭平毅教授为农户讲解在筛选各地适宜机械作业的谷子品种及节肥技术的基础上,实现谷子精量播种、施肥、联合收割、秸秆利用等全程生产机械化,破解了谷子间苗难、除草难、收割难的技术难题。采用先铺膜后播种工艺,无需人工铺膜,避免了先播种后铺膜带来的繁重体力劳动,每亩地节省人工成本500元—600元。同时,专业合作社还举办了谷子提质增效集成技术项目培训会,邀请山西省农科院作物遗传所马建萍副研究员为农户讲解谷子提质增效的方法,提高了谷子种植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改变了粗放经营的方式,并大力推广普及晋谷21号、晋谷40号、晋谷59号、长生13号以及藜麦、苦荞等系列品种,扩大了良种普及率,改善品质,提高单产。

三、不断开发市场,促进小杂粮产业从“吃饭产业”变为“健康产业”。专业合作社加工生产的第一代产品是精包装和简包装小米。当地投资100万元建设了加工生产线,年产量达400吨。2017年,专业合作社瞄准国内高端市场,开始联合功能农业第一品牌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发功能农业,致力于打造“芯善源”系列冲剂类和片剂类等锌、硒强化性功能食品以及综合利用资源从小杂粮中提取锌硒元素,生产颗粒类、胶囊类等膳食补充剂。他们立足榆社杂粮优势,以开发特色农产品为主线,努力打造“河峪”小米和“芯善源”功能食品。先后投资3200万元,建设了标准化的杂粮加工车间,年加工转化谷子能力可达6000吨。功能食品加工建设项目总投资2400万元,计划分二期实施,预计将于2019年12月完工。一期工程重点建设1000平方米的GMP加工生产车间、包装车间,新增自动化冲剂食品加工、包装生产线各1条,自动化片剂食品加工、包装生产线各1条。二期工程重点新增自动化生产、包装线各1条。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生产冲剂食品(小米粉、小米糊)600吨,片剂食品(小米饼、小米酥)400吨,新增销售收入1.5亿元,新增利润1000余万元,新增就业岗位90多个,带动农民8000余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