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工作动态>详细内容

省社理事会主任狄重阳在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暨强化基层社 合作经济组织属性专项试点 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7-31 浏览次数: 【字体:

2018727

 同志们: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全国供销总社关于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深化全省供销社综合改革,省社决定在晋中召开这次推进会。这次会议有三个方面的重点内容:一是总结晋中市社作为全国供销总社强化基层社合作经济组织属性专项试点的进展情况,二是分析全系统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三是总结上半年的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同时安排部署下半年的各项工作。

一、强化基层社合作经济组织属性专项试点的情况

2017年7月,全国总社确定晋中市社为“强化基层社合作经济组织属性”5个试点之一。晋中市委、市政府、省社高度重视,多次协调沟通,多次深入基层调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多次听取有关部门、基层社、合作社意见建议,出台了《关于强化基层社合作经济组织属性专项试点的实施方案》,还将2018年确定为全省“基层社合作经济组织属性强化年”,提出了着力构建“四梁八柱十条筋”新型合作经济体系的基层组织建设改革方略“架”起“改造基层社、提升专业社、建设联合社、抓好综合服务社”这“四梁”;“顶”立“有社员、有股金、有分红、有产业、有金融、有经营服务、有合作机制、有民主管理”这“八柱”;“建”好“抓示范带动、抓特色产业、抓项目建设、抓设施改造、抓转型升级、抓提质增效、抓上下贯通、抓联合融合、抓人才培养、抓问题处理”这“十条筋”,推动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试点工作的主要做法。一是强化组织推动。晋中市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专项试点改革领导小组,市政府出台了专项实施方案,市社制定了实施细则,5个县政府也相应成立了专项试点工作机构,为做好试点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加强资金支持。晋中市财政设立了“供销社基层组织发展专项资金”,每年支持300万元,各县(区、市)按1:1比例配套资金,用于基层社恢复重建。同时,市政府在2015-2017年已支持三年的基础上再延长支持三年。三是强化培训督导。市社制定了《专项试点实施细则》,对县社和基层社主任等相关人员进行了培训指导,市县社均将专项试点工作申报为本级政府的重点督查任务,确保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二)试点改造的“五种模式”。一是自主改造模式。资产尚存、有一定实力的基层社,利用扶持资金的撬动,推进提升改造。如平遥县梁坡底供销社、沿村堡供销社等。二是两社联合模式。广泛吸收有意愿、有实力、有影响力的为农服务组织加入供销社助推基层社改造。如寿阳县南燕竹供销社吸纳三个合作社入股新建基层社,服务半径超过30公里,惠及农户超过5000户。三是龙头带动模式。依托当地农业龙头企业与供销社优势互补,恢复重建。如和顺县阳光占基层社与山可醋业合作,吸纳农户入社220户发展有机高寒玉米种植基地3500亩,带动周边农户860户增产增收。四是社村共建模式。吸纳村委会干部和村中能人担任基层社干部,将乡村振兴和基层社改造结合在一起。如平遥县东泉供销社将600平方米的旧店面改造成为集日用百货、餐饮医疗、中药材收购等为一体的3000平方米综合服务社。五是股份合作模式。资产全无或资产闲置的基层社,以政府扶持资金为股份,吸纳社会资本加入,恢复改造基层社。改制后剩余少量资产的基层社,以评估资产参股的方式加入实力较强的合作社。如介休市宁古供销社入股龙通农业服务专业社,灵石县厦门供销社入股华宇种养专业合作社,将基层社改造与入股合作社、扩大农民入社和服务当地农业发展结合在一起。

(三)试点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效。目前,晋中市共有60余个基层社完成改造,吸收24个农民合作社加入基层社,入社农户2069户、社员5871人、股金2390万元,试点工作成效明显。一是供销社在农村的整体形象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过去破破烂烂的经营场所,变成了窗明、墙靓、内饰明亮的经营环境,许多当地群众赞叹“供销社变了”“供销社又回来了”。二是综合服务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改造后的基层社为农民提供了日用品、农副产品购销服务和土地托管、农村电商、农机具维修、养老、金融等新型服务,由单一服务向综合服务提升,由直接服务向融合服务转变,由单一的订单服务向综合性的菜单式服务延伸。三是基层组织属性得到进一步完善。晋中市社在已恢复改造的基层社建立健全了理事会、监事会(或职代会、社代会),强化了财务管理,并吸收所属商户成为供销社成员,接受基层社的管理和监督,重塑供销社良好的商业信誉,加强与农民的联系。

晋中市社开展强化基层社合作经济组织属性试点以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强化组织领导,抓好落地见效;其次是政府大力支持,配套资金到位;三是顶层引领与基层创新相结合,形式不拘一格;四是抓住关键核心,确保重点突破。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改造的覆盖面还不够,发展仍然不平衡,有些县仍然抱残守缺、原地不动,只有盆景、不成森林,供销社的元素还不敞亮。二是合作经济组织属性在吸收社员入社、农民入社、资金资产入股,以及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还不够显现。三是对综合改革的认识不深不透,重视程度不高不紧,推动试点创新不快不活,基层组织建设严重滞后,班子配备不全等等。

 二、今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省供销社持续深化综合改革,经济运行保持了去年以来不断向好的发展势头,运行态势良好,稳中有进、持续增长。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经济指标总体走强,地区之间差异明显。1-6月,全系统实现购进总额345.9亿元,同比增长26.5%;销售总额378.7亿元,同比增长28.7%,比全国供销系统平均增幅11.6%高17.1个百分点。全系统销售总额前6个月增幅持续保持在20%以上,发展形势总体向好走强。分区域看,忻州、运城两市保持高位增长态势,销售总额增幅超过40%,两市社对全系统销售总额增幅贡献率达到30%。晋中、晋城、长治3个市社增幅20.9%,低于全系统28.7%的平均水平,与省社年初提出的25%的目标还有差距。114个县级社中销售总额增幅最高的为定襄县,由去年上半年1.16亿元跃升为今年的2.05亿元,同比增长75.5%。全系统汇总实现利润1.15亿元,同比增长8.06%,为全年目标利润的43%,时间过半,利润总额不足一半,距离全国供销系统平均增长幅度15.8%差距更大。特别是省社直属企业利润同比下降17.4%,要高度关注。

(二)传统业务持续稳定,新型业态势头良好。上半年,四大传统主营业务持续稳定,占全系统销售总额的97.8%。其中,农资类销售77.9亿元,同比增长9.5%;农副产品类销售107.0亿元,同比增长41.2%;再生资源类销售22.1亿元,同比增长19.4%;日用消费品类销售163.2亿元,同比增长34.9%。“四大网络”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461.8万元,同比增长24.7%,占全系统利润总额的65%。新型业态中,全系统成立专业电子商务公司达120家,电子商务销售额达6.9亿元,成为供销合作社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新型业务板块。土地托管服务由点到面加快推广,新增托管面积69.3万亩。

(三)基层基础更加夯实,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各级供销社围绕提升基层组织服务能力,积极开展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服务,打造农民生产生活的“贴身管家”,真正发挥为农服务综合平台的功效。目前,全系统领办创办合作社1604家,合作社示范社178家,合作社联合社由6个增加到50个,建立综合服务社9672个,全省星级综合服务社416个。上半年,基层社实现销售总额136.4亿元,同比增长41.2%,增速远远高于系统平均增速,这得益于强化基层社合作经济组织属性建设推进力度进一步加大,为农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基层经营活力进一步激发。

(四)社企转型步伐加快,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各市社充分运用供销社的网络、品牌、市场、土地等资源优势,利用国家扶持政策实施了一批市场竞争力强、产出效益高的重点项目,建设了一批物流园区、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基础项目,逐步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发展后劲,经济发展结构和质量得到提升。大同市社主导的市政府生活垃圾分类项目、朔州市社集仓储销售物流电商于一体的农贸大市场项目等在全系统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上半年全系统社有企业销售总额211.4亿元,占全系统销售总额的57.1%。省社直属企业中,省盐业公司、省果品公司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销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81.9%、40.9%,其中冷链仓储、中药材流通等业务比例逐步扩大。省棉麻公司积极开拓多元贸易业务,处于探索起步阶段,销售总额增幅低于系统平均增长水平。省农资公司受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和农产品价格波动等影响,销售总额增长幅度处低位运行,但杂粮、农产品等转型产业势头强劲。

三、今年的重点工作推进情况

年初,省社将全年的工作目标任务细化分解为五项重点工作、22项具体任务,并采取月报、季报、随时督查的机制以及建立台账、挂图作战、列表上墙的方法,扎扎实实地推进各项任务的落实落地。

(一)总结经验、主动作为,综合改革成效显著。今年以来,省社在对上一轮25个省级试点县进行综合评估、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启动了试点调整轮换,按照省级扩面、市级覆盖、县级突破的要求,省级综合改革试点向贫困地区倾斜,选定了包括10个深度贫困县在内的20个贫困县作为综合改革试点县重点推进,试点县按照“3+N”的工作思路,重点在加强基层组织体系建设、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以电子商务为统领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等方面创新发展、取得突破。5月份,省社召开了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及时跟踪分析综改中存在的问题。6月份,又对20个试点县全面调研督导,重点了解综改推进情况,并分析解决问题。各级供销社主动作为,综合改革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目前全系统已有67个县(市、区)出台改革方案。大同、运城实现了市级综合改革试点全覆盖,大同市政府配套综改资金650万元。阳曲县政府在2017年支持500万重点用于供销电商发展的基础上,今年继续支持580万元。襄汾县供销社依靠市场机制扩大供销社职能的经验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肯定。

(二)夯实基础,密切联结,持续强化基层组织体系建设。省社印发了关于股份合作制改造基层社的指导意见,制定了推进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建设实施方案。全系统积极推进股份合作制改造基层社,广泛吸纳农民和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入社入股,不断扩大农民社员入社入股比例。上半年,新改造基层社19个,发展农民合作社联合社20个,建设综合服务社728个,新入社入股农户5.93万户,新入社社员18.59万人。探索性地积极推进“三位一体”试点工作,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4月份,在运城召开了“三位一体”试点推进会,目前,10个试点县中已有4个试点县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意见,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三)创新模式,拓宽服务,多措并举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全系统扎实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建设,围绕农业生产各个环节,为农民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系列化、社会化服务。举办了全省供销社“创新为农服务模式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培训班,有效推动服务平台建设与服务模式创新。上半年,全系统新建或提升惠农服务中心59个、惠农服务站113个,新建或改造庄稼医院62个,新增土地托管面积69.32万亩、土地服务面积184.05万亩,土地托管、服务面积累计达到1066.9万亩,“双千”目标的第一个“千”已经提前完成,但结构失调、托管面积小的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四)织网布点,抓好配送,全面加快农村电商网络体系建设。全系统以电商进贫困村为重点,对照“六有”标准、三种类型、八项服务功能,大力推进基层网点的信息化改造。同时不断推进县级分拣中心建设,形成一次中转、集中分拣、统一配送的流通模式。上半年,全系统新建电商网点582个,其中贫困村电商网点165个;新建分拣中心10个,覆盖贫困县6个;实现电商销售额6.9亿元,同比增长97.5%。第二届鲜活农产品“走出山西 网上行”活动已经在绛县、阳高等地举办各类展销活动12场,50个专业合作社、1500户社员、近万名农户参展,直接销售各类农产品突破1亿元。

(五)立足特色,创新业态,不断加快社有企业转型升级。全省供销社紧紧围绕“一特一新”战略,在特色产业流通工程上深耕细作,加快社有企业转型升级。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山西省建设全国中药材电子交易中心工作方案》《关于山西省建设全国优质杂粮产地交易市场工作方案》。省社制定了中药材、杂粮的《三年行动计划》。一是中药材电子交易中心累计已形成线上撮合交易2.6亿元,对接全省150个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提供供求信息3348条、市场价格行情2373条,网站访问量19819次。现大宗交易以地黄、黄芪、党参、连翘、山药等77种中药材为主(包括山西37种道地药材),交易范围辐射全省11个市、60个县以及河北、湖南等省外市场,影响逐步扩大,效果正在显现。二是筹建大同市阳高县、忻州市忻府区两个全国优质杂粮产地交易市场。省农资公司在大同阳高建设完成农资库3300平方米,粮食储备库4000平方米,晾晒场4800平方米,完成“三通一平”,项目建设方案已通过评审。忻州杂粮产地交易市场已初步拟定了建设方案,有关专项扶持资金等工作正在对接中。三是补齐冷链物流短板,省社制定了《全省供销社冷链物流体系三年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着力构建“一个中心、两个平台、三个网络、五个基地”的高效冷链物流配送体系。望全系统围绕省政府制定的两个方案,与省社冷链物流体系积极对接、无缝对接、全面对接、深度对接,在上下联合、业态融合、资源整合、社农混合方面合出总量、合出质量、合出新供销的大战略。

(六)加强资金互助,化解历史债务,积极培育农村合作金融服务体系。省社坚持以强化监管、扩大入社入股社员数量和金融服务数量为指导思想,进一步加强对资金互助合作试点单位的逐级监管力度。试点所在县社强化跟踪管理、有效防范风险,重点在提升产业带动能力,吸收农民入社、提高资金互助效率上下功夫。目前,18个试点单位参与资金互助社员户数为1875户,比2017年末增加325户,占社员总户数比例36.8%;期末可用互助资金额达到3573.52万元;互助资金历年借出累计额达到2.4亿元,历年累计服务社员户次19391次。历史债务化解工作进展顺利,经过不懈努力,在省政府的协调下,6月份,省农行已将不良债务处置方案上报农总行等待批复,全省供销社历史债务总额近六成有望得到化解。

虽然上半年全省供销社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高,经济规模还较小,转型速度还不快;综合改革推进不平衡,个别市县推进措施不得力,工作力度不到位,甚至有些市县都没有配齐供销社领导班子,全省仍有40多个县没有出台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农民入社入股比例低,与农民利益联结不够紧密;新型业态增速还不快,资金互助规模小,金融服务薄弱等。

同志们,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束手无策;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视而不见;资金短缺不可怕,可怕的是思维短路。在新的形势下,供销社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遵循市场化发展方向,必须适应产业化发展趋势,必须要有专业化运营团队,这样才能跟上新时代发展步伐。这就要求我们要在今后综合改革中,坚持问题导向,不避困难,精准发力,一个一个地突破和解决。

四、下半年的工作安排

(一)攻坚克难,扎实深入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一要继续做好省级综改试点县的综合改革工作。省社今年确定的20个省级重点推进试点县,其中包括10个深度贫困县,这是我们综合改革中最难啃的骨头。各试点县要继续按照“3+N”的工作思路,结合当地实际,在“3”上重点发力,在“N”上也要有亮点,有突破。二要坚持省级扩面、市级覆盖、县级突破的原则,年底前市级综改试点县要实现全覆盖,力争114个县全部出台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三要建立健全“领导包市、处室包县、市社负责、县社落实、全员参与、上下协同”的工作机制,严格落实月、季、年中和年底督查以及“六个一”工作举措,进一步加大对综合改革工作的指导和支持,确保综合改革见实见效。

(二)构建八大体系,助力乡村振兴。为了更好地发挥供销社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今年,省社出台了发挥独特优势助力乡村振兴的行动计划,明确了全系统助力乡村振兴的主要目标和构建八大体系的工作举措。有些工作我们在各种会议上已经强调过多次,这次就不多说了,点一下题,有些创新性的工作重点说一下。一要加强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建设,助力夯实“产业兴旺”发展基础。大力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由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合作社向分散农户、小农生产延伸,由灌溉农业、平原地区向旱作农业、贫困山区突破;广泛应用先进适用栽培技术、新型高效农机装备,扩大土地托管规模,提升土地托管专业化、标准化服务水平,努力打造“农民外出打工、供销社为农民服务”品牌。二要加强农村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助力壮大“产业兴旺”经营主体。要继续搞好鲜活农产品“走出山西 网上行”活动,推介有影响的地标农产品。加快落实《全省供销社冷链物流体系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推进全省区域性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力争年底启动山西农合城国际冷链城项目的合作运营。三要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服务体系建设,助力优化“产业兴旺”产业结构。积极培育三产融合发展新模式,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以深度开发加工高端特色功能食品为主攻方向,整合打造知名品牌。四要加强基层合作组织体系建设,助力创新“治理有效”抓手载体。坚持市场导向,大力改造基层社、提升合作社、打造联合社、建好综合服务社,开展农业生产全产业链服务,组织带动更多的合作社和社员。加快推进“三位一体”试点工作,下半年10个试点县要全部出台《实施方案》,在年末还要召开一次工作推进会,把试点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五要加强乡村绿色生态服务体系建设,助力形成“生态宜居”发展模式。结合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在农资供应上突出“优”字,在生产方式上突出“绿”字,扩增有机肥、液体肥经营比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进一步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主动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助力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六要加强农村综合服务网点功能体系建设,助力营造“乡风文明”良好氛围。进一步传承弘扬供销合作文化,积极开展文体娱乐、养老幼教、农民夜校等农村文化服务,助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级社、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大“中国供销合作社”标识推广使用力度,规范使用标准,扩大使用范围,让供销社的“合”字徽标高高飘扬在三晋大地上。七要加强精准扶贫长效体系建设,助力实现“生活富裕”宏伟目标。扎实做好定点扶贫,积极开展电商扶贫,加快规范提升贫困村电商网点,注重发挥社有企业在帮扶地区的带动作用。八要加强保障考核体系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措施落地见效。各级供销社要高度重视,把促进乡村振兴列为重要工作任务,成立专门工作机构,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任务和具体措施。制定的工作方案要与当地政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相衔接,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省社将建立目标责任考核评估制度,把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纳入全系统综合业绩考核内容,加强对各项工作完成情况的跟踪,评估、考核,促进工作任务落实。

(三)扎实推进,复制推广合作经济组织属性专项试点工作

1、多手段高标准改造基层社。全省各级供销社要认真贯彻落实省社制定的《关于股份合作制改造基层社的指导意见》工作部署,以晋中市社强化基层社合作经济组织属性为示范,在全省逐步复制和推广。一要强化利益联结。以股份合作制、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吸纳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社,进一步扩大农民社员入社比重,不断强化基层社与农民在利益上的联结。二要健全三会制度。以基层社重建、改造为契机,拓宽基层社主任选任渠道,实行社员民选。健全和完善基层社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制度,切实保证民有民管、民主监督。三要优化分配制度。以交易额返利和按股份比例分红相结合,健全完善分配制度,切实做到农民出资、农民参与、农民受益。四要全面推广。今年下半年各市社要选择1-2个县社实施基层社合作经济组织属性专项试点,2020年在全省全面推广、全区域覆盖。

2、多层面提升农民合作社。一是以多种方式引进优势资源。积极引导职工、农产品经纪人、农民大户、大学生村官等牵头组建农民合作社。结合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联合村“两委”共同领办农民合作社。二是以多项产业推动合作社发展。依托社有企业产业带动等优势,立足中药材、小杂粮、果蔬菜等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农民合作社,结合开展土地托管等规模化服务,整合资源发展农机、植保等服务型农民合作社。三是以多种项目带动增产增收。结合各地主导产业,带领农户发展种植、养殖、加工、流通等多种类型的合作社。引领和带动更多的农民发展特色产业和规模生产,从发展特色产业中受益增收。通过共同出资、共创品牌、共享利益等方式,培育一批管理民主、制度健全、产权清晰、带动力强的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3、多渠道发展合作社联合社。要认真落实好省社制定的《推进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建设实施方案》工作安排,进一步加强行业间、区域间、专业性、综合性各类合作社联合社。推动基层社和主管行业协会牵头发展专业性、产业型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有条件的基层社要牵头成立区域性、综合型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在此之上,要培育以分工协作为前提、以规模化经营为依托、以利益联结为纽带的一体化农业综合经营组织联盟——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联合社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带动更多的农民合作社和农民社员发展生产增收致富,实现集聚发展、规模发展和联合发展,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4、全方位建好综合服务社。一是传统经营服务要有发展。农村综合服务社要强化农资、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收购和再生资源回收经营业务,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生产生活服务。二是新型业务要有拓展。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在条件成熟的合作社探索资金互助业务;大力发展惠农服务中心、庄稼医院等经营服务网点,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农业信息、农机耕作、土地托管等多领域服务。三是综合服务要有延展。要向文体娱乐、养老幼教、就业培训、代收代缴、综合维修、物业保洁等多样化服务延展,发展生态养生、休闲观光、乡村旅游等新兴服务业,为农民提供综合性一站式服务。

(四)加强研判,促进经济运行提质增效。今年全系统主要经济指标销售总额计划完成86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20%,力争增长25%,为2019年实现销售总额突破1000亿元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下半年要进一步加强全系统经济运行监测和分析,坚持目标引领、问题导向,在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寻找商机,提高对经济运行的管控能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扩大经济发展总量,全面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一是抓传统业务,着力在提升农村现代流通体系上下功夫。抓好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等传统业务经营,推进“一网多用、共享共用”的农村仓储物流体系、“一特一新”批发交易市场体系、冷链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构建起降本增效、功能完善的全省农村现代流通体系,促进城乡商品流通、农产品加工增值、现代农业发展、农民节支增收。二是抓新兴业务,着力在推进社有企业转型升级上下功夫。要牢牢把握当今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运用,加快开展农村电商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金融服务等,进一步拓展经营服务领域,优化自身经营结构,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抓项目建设,着力在优化塑造营商服务环境上下功夫。各级社要按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围绕特色产业,大力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大对综合改革资金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新网工程”项目的引导培训力度,积极储备落地一批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四是抓效益提高,着力在优化经济运行质量上下功夫。各级社、各单位在做大经济规模的同时,要进一步研究盈利模式,通过新业务创造新利润,做到规模、效益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五)精准发力,力求几项重点工作取得突破。建设全国中药材电子交易中心、全国优质杂粮产地交易市场、贫困村电商网点,是省委、省政府交给我们的重要任务,也是我们加快社有企业转型、增强龙头企业带动辐射、提升供销社为农服务能力和实力的重要途径,一定要凝神聚力、扑下身子,抓好落实、见到成效。一是抓好中药材电子交易市中心建设。要继续贯彻落实《山西建设全国中药材电子交易中心工作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到2018年底,做好交易中心新建选址及项目建设和运营方案,完成太原、平遥、大同、运城等6个中药材仓储物流基地的选址和规划工作,培育20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带动150个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实现10亿元以上交易额。二是搞好杂粮市场建设。要继续贯彻落实《山西建设全国优质杂粮产地交易市场工作方案》和《三年行动计划》,用好五种营销模式,进一步拓展杂粮销售渠道,加强功能性食品研发,延伸杂粮产业链,提高杂粮附加值,带动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到2018年底,完成大同阳高杂粮产地交易市场建设,启动忻州杂粮产地交易市场建设;培育优质杂粮加工和流通龙头示范企业10家以上,年交易额超过 20亿元。三是推进贫困村电商网点建设。要坚持落实“五免一扶持”优惠政策,到2018年底,新建贫困村电商网点500个。要把握贫困村电商网点建设标准,积极对接省政府相关文件政策,争取财政资金支持,不断加强系统内外联合合作,力求实效。要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总结农村电商网络体系建设经验,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开展贫困村电商服务全方位培训,让网点活起来、动起来。要不断提升“农芯乐”平台服务能力和龙头带动作用,提高县域运营能力,继续规范提升现有114个县级电商运营中心,进一步突出主导产品、主渠道、主品牌,突出网点建设,突出年交易量、人才队伍建设,解决“网点多、销售少,中心多、盈利少”的问题。四是落实好三大省级战略行动计划。要落实好《山西农谷建设2018年行动计划》,深化“三位一体”农村合作经济改革,加强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积极发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要落实好《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示范区建设2018年行动计划》,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构建区域农畜产品展示展销电商平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落实好《运城农产品出口平台建设2018年行动计划》,积极参与运城、临汾出口水果产业园区建设,积极培育、整合水果出口营销企业或合作社。

同志们,下半年的任务还很重,挑战还很大。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供销社综合改革,千方百计挖掘潜力,多措并举精准发力,想方设法增强活力,既要着力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又要坚定不移深化综改,在新时代的铿锵步伐中,走好我们每个供销人的新长征,谱写好我们全省供销社的新篇章,向改革开放40周年献一份厚礼!